憶艱辛偉業,塑工匠之魂--記辰創黨支部北疆博物院之行
更新時間:2020/8/7 16:00:14 發布人:
Reminisce about hardships and great achievements, shape the soul of craftsmen-- Chen Chuang Party Branch Trip to Bei Jiang Museum
適逢清明節,辰創黨支部走進北疆博物館,這里有沉淀百年的味道,這里有沉淀百年的建筑,這里有沉淀百年的故事。20世紀三十年代,這里被譽為“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院”,回眸百年,它如此輝煌,而今重現光彩!
走進北疆 感悟沉淀百年的工匠之魂
北疆博物院的創始人為法國博物學家保羅·埃米爾·黎桑(Paul Emile Licent,1876-1952),來華后取名為桑志華。桑志華在中國北方進行了長達25年、行程近5萬公里的科學考察,足跡遍布黃河以北的十幾個省份,搜集到古生物、古人類、植物、動物、地質、民俗等多學科藏品20余萬件,其中許多藏品為世界獨有,取得了一系列震驚中外學術界的重大發現,開創了中國古哺乳動物學研究的先河。
![]()
考古工作整日風餐露宿,非常辛苦。而在缺乏現代交通工具的一百年前,桑志華的野外考察無異于一次又一次的野外生存,他基本是以徒步為主,隨身攜帶著獵槍、觀測儀器(羅盤、測斜儀、海拔儀)和地質錘、網具、毒瓶等采集工具,隨時采集標本,隨時記錄行程、采集情況并繪制地圖。從38歲踏上天津土地的那一刻起,桑志華在中國做了25年的科考工作,若非因為后來的日本侵略戰爭所中斷,他還會繼續一年一年的走下去,他規劃的不僅僅是科考之旅,而是他的一生之旅……當我們一路參觀,一路崇敬前賢科考時間之漫長、旅程之艱辛、成果之豐碩、精神之執著,亦一路慨嘆前賢用一生書寫的耐心、專注、堅持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有人說,工匠的路,太過艱辛,要耐得住寂寞,要承受一次次失敗,還要有比失敗多一次的爬起再來的勇氣。
![]()
銘記宗旨 打造自己的匠心之作
可能我們并未做出從無到有的創造性發明,但我們始終進行著優化、改進的創新型工作。我們從單一的回轉窯做到多種工業爐,從固廢危廢處理拓展到污水處理土壤修復,從設備供貨商發展成為工程用戶提供關于環境、能源綜合利用的系統解決方案的工程公司。一路走來,我們始終堅守著創新鉆研、實事求是的工匠之魂,懷揣著細致嚴謹、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,一步步前進、成長、壯大。我們做的是環保工程,是關系到當代及后代子孫生存的事業,我們設計的每一個參數、在圖紙上簽的每一個名字,是責任、是使命、亦是良知!我們堅守了務實守信的原則,因為環保工程,不容兒戲,職業道德底線,不容突破,嚴謹求真的工匠精神,不容玷污!
或許,逝去的歲月終會在臉上留下皺紋,但我們始終懷揣著一顆拼搏奮斗不甘平凡的年輕的心;厚積著一身不懼勞苦但求礡發的永動的力。我們定不改初心、不移其志,以創新奮斗為基石,精雕細琢,打造一件件匠心之作!